川芎气味辛温,治颠痛主药。历代以来,著作者数十余家,皆含糊不清,并未将阴、阳底蕴明明指出,一味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论,铺张满纸,究竟人身立极,一元妙义,二气消长机关,全未说透,宗旨不明,源头不澈,故知斯道之精者寡矣。
生地一两木通五钱甘草三钱淡竹叶二钱按导赤散一方,乃养阴、清热、降火和平之方也。 人身之阴阳,阳者亲上而外卫,阴者亲下而内营,难成而易亏,补之非易,无阳则阴无以生,无阴则阳无以化,必得益气生阴,阴从阳化,肾气通于胃,阴精上蒸,清阳开展,自入佳境,二气两协其平,上下互相流贯,自无否象。
若肥盛者,则间有之,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耳。凡吐症发热者多,因吐气机向外,故身亦发热,以身不痛为据。
即发之暑病,从外之内,溲色必清澄。有腹痛小便点滴不出者,胞胎下压膀胱之腑也,法宜升举。
此论外感从阴从阳之道也。郑氏取其一阳含于二阴之中,阳为阴根,能引水归宅,水得下行,口吐清水自止。
甚至有著瘟疫,著痢症,自诩专家,欲与仲景并驾,不知立法之祖,定六经早已判乾坤之界限,明六气业已括万病之攸归。夫芍药苦平入肝,肝者阴也。